鹿鼎记(鹿鼎记国语)

鹿鼎记(鹿鼎记国语)

本文内容以关键词鹿鼎记为核心展开讲解,通过阅读本文你将充分了解关于鹿鼎记国语、鹿鼎记三部曲、鹿鼎记最新版、鹿鼎记周星驰、鹿鼎记张卫健版、邵逸夫版鹿鼎记的相关问题。

文章目录
  1. 鹿鼎记国语
  2. 鹿鼎记三部曲
  3. 鹿鼎记最新版
  4. 鹿鼎记周星驰
  5. 鹿鼎记张卫健版
  6. 邵逸夫版鹿鼎记

鹿鼎记国语

要观看周星驰的经典电影《鹿鼎记一》的国语版,可以上腾讯视频,优酷视频和TVB官方网站埋堆堆视频等网站观看,这些网站都可以观看周星驰的所有经典电影。

鹿鼎记三部曲

看金庸先生的作品,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主人公身怀绝世武功,快意恩仇,令人痛快。然而《鹿鼎记》却是一部另类作品。主角韦小宝丝毫不会武功,除了一柄削铁如泥的匕首和一件金蚕宝甲,以及从长平公主那里学到的一套神行百变,再无其他修为。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人,却在庙堂和江湖中左右逢源,身居高位,最终圆满收场。小说中身怀绝世武功之人,无论是侠义典范的陈近南,还是反派人物冯锡范、洪安通、鳌拜等人,都身首异处,不得善终。

从《越女剑》的春秋战国时期,到《天龙八部》、射雕三部曲的两宋元明时期,再到《笑傲江湖》、《碧血剑》以及《鹿鼎记》、《书剑恩仇录》、《雪山飞狐》等明清时期,金庸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,巧妙地嵌入中国历史框架,让小说中的主人公遇见真实的历史事件,构建了整个江湖。到《鹿鼎记》,时至清朝,彼时先生已经有很多作品是以康熙、乾隆年间事件作为背景,特别是乾隆时期。从第一部作品《书剑恩仇录》,到《雪山飞狐》、《飞狐外传》,以及《鸳鸯刀》、《连城诀》,背景都是清朝最鼎盛时期。从时间上来说,《鹿鼎记》是金庸从起点绕了一圈之后,又回到起点的作品。

主人公韦小宝,一个出身妓院、连亲生父亲都不知是谁的市井滑头,却凭借一点小聪明,因缘际会,不仅赢得康熙赏识,官场一路亨通,还在天地会、神龙教身居高位,被官员和江湖人物追捧。这是一种反讽,也是对现实最大的鞭挞。武功再高,也怕流言蜚语,正人君子、侠之大者更是如此。在金庸的大部分作品中,英雄主角黯然离场,并非因为武功不高,而是敌不过现实,敌不过政治。萧峰便是最好的例子,其人武功盖世,对人讲义气,知恩图报,最终却在宋辽夹逼之下自杀身亡。张无忌、陈家洛、袁承志等人,皆因敌不过现实,选择退隐。就算是韦小宝,最后也选择了隐居扬州,不再参与世间纷争。

可以说,金庸先生写武侠作品,到《鹿鼎记》时方才领悟到,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”固然值得敬佩,然而最终都要面对现实,现实更多是人性、政治和无奈。就像你再如何沉浸在武侠小说中,最终都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来。

鹿鼎记最新版

鹿鼎记张一山版剧情简介:

出生市井的小人物韦小宝,在不会任何武功的情况下,因机缘巧合闯入江湖和皇宫,凭借超凡智慧周旋于武林帮会和朝堂之间,一路向上攀升的故事。

韦小宝先是假扮太监,助康熙擒杀鳌拜,后又结识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,成为陈近南的关门弟子和天地会青木堂香主,他协助康熙攻打吴三桂和神龙岛,最后以远征罗刹国作为自己仕途的收尾,抛弃荣华富贵,避世通吃岛。韦小宝从一个只想跟皇帝交好以换取富贵生活的小混混,一路成长为明辨忠奸善恶的“鹿鼎公”。他终于明白,富贵权柄手中过,财色皆是挫骨刀,与其舍命搏前程,不如携如花美眷,过烟火人生 。

鹿鼎记周星驰

周星驰于1992年的确拍过两部《鹿鼎记》,但都是电影,是上下集的,片长都在90分钟左右,并非电视剧。《鹿鼎记》电视剧只有84梁朝伟刘德华版,98陈小春马浚伟版,02年张卫健谭耀文版和08年黄晓明钟汉良版这四个版本。

鹿鼎记张卫健版

《小宝与康熙》(又名《小宝传奇》)是金庸原著小说《鹿鼎记》改编,新峰影业有限公司和中华电视公司联合出品的古装武侠剧。由王晶执导,张卫健、谭耀文、郑伊健、林心如、朱茵、舒淇联袂主演。

该剧以清代康熙年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,讲述了一个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少年韦小宝的传奇经历的故事。该剧于2000年7月25日在台湾华视首播。

邵逸夫版鹿鼎记

有声电影

“天一”成立之初,清一色是家族班底。老大邵醉翁是制片兼导演,老二邵邨人擅长编剧,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,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。创业之初,他们分工合作,完成一切工作,公司犹如家庭式作坊。其摄制的第一部影片《立地成佛》放映后,即深受上海市民欢迎。当时上海滩抢吃电影这碗饭的公司不止一家。“天一公司”遭到铁壁合围式的围剿。为求一条生路,老三邵仁枚想到东南亚去发展。初到新加坡,浙江口音的邵仁枚被来自广东、福建的新加坡华人拒之门外,幸得一位浙江老乡的帮衬,邵仁枚带去的几部“天一公司”的片子才很快大受欢迎,一时爆棚。邵仁枚忙得不可开交。只得拍电报回国,要六弟邵逸夫来当帮手。1926年,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赶到了新加坡,协助三哥开拓南洋电影市场。创业的时日里,他们像苦力一样,扛着电影机和影片,在烈日下长途跋涉,深入到华侨众多的农场去放露天电影。那时的放映设备还很落后,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摇片子,一场电影放下来,放映人都累得腰酸手痛。 1930年,挂牌成立了“邵氏兄弟公司”,先后买下了美芝路的新娱乐剧院和曼舞罗戏院,专门上映天一公司的新电影。

1929年到1933年,美国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萧条。不少电影院也不得不关门停业。邵氏兄弟决定坚持下去。同时邵逸夫也意识到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有声电影相比,自己的无声状态定将被淘汰,于是提出了拍摄有声电影的建议。邵逸夫从美国回到新加坡后,在他的电影院瑞安上了有声设备。

1932年,他高价请来粤剧名伶薛觉生担任主演,自任制片和导演,拍出了一部有声电影《白金龙》,轰动一方。有一次在泰国放映时,观众硬是把留声机砸开,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里面。邵逸夫以后每次放电影都要派专人保护留声机。这部电影为邵逸夫大规模进行电影制作轰开了道路,影片成本1万元,仅在广州一地的放映收入,就达60万元。这一成功不仅使邵氏机构转危为安,也让邵逸夫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开山鼻祖。

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二战前,邵氏兄弟在东南亚一带已经拥有139家电影院和9家娱乐场。然而,残酷的战争彻底毁掉了邵氏兄弟苦心经营20多年创立的庞大产业。1937年后,日寇的野蛮入侵打乱了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。邵氏惨淡经营,直至难以为继,被迫关门了事。战争结束后,邵逸夫考察了澳大利亚和美国,迫切地感到邵氏的电影事业不应该只是恢复旧业,而是要重新创立一个全新事业。他决心要寻找一个地方,实现他对电影事业的理想。他最后选中了香港。

邵氏影城

20世纪50年代,香港得历史机遇,百业兴盛,电影业也不例外。1957年,邵逸夫正式移师香港,以50岁年纪为开辟事业新天地而搏命。1958年,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。他想抢占香港这个制高点,还要建立自己的影院和出品自己的影片,而后者难度更大,关键要有制作优质电影的摄影厂。建厂就得买地。香港地少供不应求,他只买得清水湾一块地皮。那是一座荒山,夷去60英尺为平地,在上面建制片场,这便是后的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。这项工程仅地价和土方就花费近50万港元。此后,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,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,远远超过香港其它电影公司的影片产量。

邵氏影城全盛时期,员工超过1300人,被外国传媒誉为“东方的好莱坞”。邵逸夫到香港之前,香港的电影院实行分级制,本土出品的电影只能在低级电影院放映。邵逸夫在报纸上大登广告,招聘人才。不久,陶秦、李翰祥、卜万苍、岳枫、罗臻、何梦华、严俊等名导演来了;林黛、李丽华、乐蒂、张仲文、丁红、丁宁、陈厚、赵雷、关山等名演员也来了。此外,邵氏公司还物色到一大批摄影、制片、化妆、剪辑等方面的人才,不少剧作家也前来应聘。邵逸夫首先聘用邹文怀当他的《电影周刊》主编。《电影周刊》内容丰富,生动活泼,特别是“影星生活”、“邵氏明星”、“国际影坛消息”等栏目,吸引了大批年轻人。

就在这座电影城中,邵氏兄弟先后拍摄了1000多部电影。为了打响邵氏影城的第一炮,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,从几十部剧本中,最后选中了描写貂蝉故事的《江山美人》。然而预算费用至少要花100万港币,便劝邵逸夫放弃这部片子。但邵逸夫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,《江山美人》一炮打响,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,并且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。这部电影不但使邵氏公司站稳了脚跟,也使李翰祥一举成名。紧接着,邵逸夫又不惜重金,把《杨贵妃》、《梁山伯和祝英台》搬上了银幕。《梁山伯和祝英台》在台湾上映时,有位老太太居然连看了100多场。各种报刊争相评论邵氏出品的电影,欧美人也纷纷前来订购邵氏的影片。

进入六十年代后,邵氏公司摄过一千多部电影,获得过金马奖、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。最盛时,每天有100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。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,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、大导演和名编剧,如胡蝶、阮玲玉、李丽华、林黛、陵波、李翰祥、邹文怀、张彻等。

创建TVB

1967年邵逸夫创建香港无线电视(TVB),并于1971年开设了被誉为“港星摇篮”的训练班,香港演艺圈“黄金一代”如:周润发、周星驰、梁朝伟、刘德华、郭富城、刘嘉玲等,乃至大导演杜琪峰等都出自这个训练班。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(TVB)由利孝和、祁德尊、邵逸夫等人创办,是世界第一大粤语和华语商营电视台。其经营的免费中文电视频道翡翠台,自1967年11月19日开播以来,一直处于香港电视频道中的收视领导地位,是香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他持有其上市旗舰企业邵氏兄弟公司74.58%股权,市值达56亿元,其持股市值有42亿元。同时,他通过邵氏兄弟公司和邵逸夫基金,控制市值超过200百亿元的TVB32%的股权,成为单一大股东。TVB在邵逸夫带领下好戏连台:《上海滩》、《射雕英雄传》、《神雕侠侣》、《鹿鼎记》等巨制捧出了“五虎将”黄日华、刘德华、梁朝伟、苗侨伟、汤镇业;女星则在汪明荃、赵雅芝、郑裕玲后,捧出陈玉莲、曾华倩、戚美珍、黎美娴、刘嘉玲等各具特色的花旦。值得一提的是,“四大天王”的人选和称号也由邵逸夫一手操办。

2011年3月31日,香港电视广播创始人邵逸夫将所持的26%控股股权,连同新界清水湾地皮,以86亿港元售给李嘉诚密友、有“壳王”之称的富豪陈国强。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已批准该交易,TVB逾40年的邵逸夫时代正式结束。年逾百岁的邵逸夫由于一直未能找到接班人,宣布将出售手中持有的所有TVB股份。这单备受关注的交易终于宣告完成,包括香港富豪陈国强、“台湾首富”王雪红等在内的财团,全数收购邵氏兄弟所持有的1.14亿股,约占26%的TVB股权。同时,邵氏基金已将公司2.59%股权,馈赠给数家教育及慈善机构。馈赠完成后,邵氏基金的持股比率将降至3.64%,TVB副主席、“六婶”方逸华的持股量则为0.26%。

邵逸夫奖

2002年11月15日,97岁的邵逸夫爵士宣布设立不限种族国籍、宗教和信仰的“邵逸夫奖”,这是一年颁发一次的国际性奖项,将表扬世界各地在天文、数学和生命科学与医学等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者,每个奖项颁给100万美元,比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的95万美金还高,因而被称之为“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”。

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(大英帝国勋章)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,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。

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KNIGHT BACHELOR,赐予爵士衔头。

1988年,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“邵逸夫日”,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。

1998年,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(大紫荆勋章)勋衔。

2005年,成为“中华慈善大会”首批“中华慈善奖”得奖者之一。

2006年,获台湾金马奖颁终身成就大奖,香港电影金像奖颁世纪影坛大奖。

2008年,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“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。